米田職人 吳宏基友善耕作高產農場與適地適種精神

吳宏基的「Yoga Farm 快樂農場」位於桃園龍潭,以食農教育的示範基地,他選擇種植台中秈十號米,這種米高纖低澱粉,不易發胖,符合健康飲食的需求。
適地適種的職人精神融入耕作中| 不僅專注於秈十,也對其他品種的特性了然於心。他發現,有些米種雖產量高,但在桃園的環境中容易受蟲害影響,收成較差;而秈十米適應性佳,能在有機田中以自然生長優勢抵禦病蟲害。基於這些經驗,吳宏基精準選擇適合的品種。

彩繪貨櫃作為儲藏室| 讓米的香氣和口感得到良好保存。彩繪貨櫃的保存功能,讓秈十米即使不冷藏,也能維持新鮮香氣,帶來完美的口感體驗。這片農場不僅致力於健康的稻米種植,也為生態保護貢獻一己之力。
探險隊的田間奇遇 讓自然探索成為有溫度的食農教育
讓每個人都成為「自然觀察家」| 在吳宏基的「Yoga Farm 快樂農場」裡,iNaturalist app 成為了田間食農教育的重要工具,讓每位參加者都能輕鬆參與自然觀察。這款應用程式讓人們只需拍張照片、上傳、識別,就能迅速了解發現的動植物名稱和生態特徵。對不懂農業或生態知識的參加者來說,iNaturalist不僅僅是「記錄器」,更是一位無聲的導覽員。

課程設計細膩 分階段引導體驗| 作為食農教育者,吳宏基深知每位體驗者進入田間的過程需要層層引導,他特別在課程中設計了分階段的體驗。對於初次接觸土地的人來說,剛開始難免帶有一絲陌生與排斥,對土地的泥濘和農作的辛勞感到不適。吳宏基會在活動後認真聽取分享,細心了解進而調整步調,第一層次課程注重讓參加者逐步熟悉環境,透過輕度的互動活動打開心扉,慢慢建立對土地的連結與好奇。

彩繪貨櫃與生態寶藏 農場的多元用途與自然共生
這片田地吸引了豐富的野生動物和鳥類| 開心在田間發現小型萌禽「黑翅鳶」,正是農場生態健康的象徵,代表著農場周邊生態系的完整和平衡。還有觀察到「紅尾伯勞」、「棕背伯勞」出現,這裡的每個生命,無論大小,都在各自的方式中彼此依存,構築出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寶藏。

農場中的南洋杉更成了「喜鵲之家」| 每年春季喜鵲們在此築巢繁衍,讓整個田間生機盎然。這片農田因為鳥類的到訪,成為一處和諧共生的樂土。
彩繪貨櫃可謂是「誤打誤撞」的收穫| 原本打算自己找人畫貨櫃,結果在選購時發現了一只自帶彩繪的貨櫃,與農場的氛圍完美契合,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觀賞拍照。除此之外,農場每年還會舉辦愛心地瓜烘烤活動,邀請啟智教養院、育幼院的院生前來參加,用熱騰騰的地瓜溫暖社區的弱勢群體。這些地瓜和米還會定期捐贈,成為社會公益的一部分。

田間的傳承與守護 從貓咪助教到「蒔田管」與「錦芳米」

最可愛的課堂助教| 田間生活也有不少挑戰,像是防不勝防的老鼠問題。幸好吳宏基有兩位默默耕耘的「助教」——農場的貓咪吳米樂和吳米花,成了田間的「守護神」,幫忙抓鼠。這兩隻貓不僅是農場的忠實夥伴,也時常去幫鄰居解決鼠患,成為田區的「隱形英雄」。

「蒔田」是客家話插秧的意思| 在吳宏基的農場裡,有一個特別的農耕文化資產——「蒔田管」。這個看似簡單的護指套,其實是吳宏基父親那一代的「插秧神器」。當年,插秧需要長時間浸水、彎腰操作,手指常常因為插秧的反覆動作而受傷,蒔田管讓插秧的雙手免於磨損。如今,蒔田管已成為農場裡食農教育的重要教材,成為時代變遷的見證。吳宏基展示這些小小的護指套,既是在講述傳統農耕的智慧,也是傳遞父親對農業的熱愛。
吳宏基將父親的名字「錦芳」賦予他的稻米| 稱之為「錦芳米」。用父親的名字命名,不僅是對這片土地的敬意,更是一種父子傳承的延續。在這片農田裡,每一株秧苗的成長,彷彿都承載著父親的教誨與精神,讓這份親情在稻田中一代代傳承下去。
Yoga Farm快樂農場小檔案|
產地地點:桃園市龍潭區
種植驗證:有機驗證、綠色保育標章
種植作物:台中秈10號
生產者:吳宏基